返村青年#105 | 幽人:有一个地方只有来了才知道
不知不觉就过完了一个月,我结束了在大理Eco House的志愿者生活。来之前,我也跟很多人一样,即使翻阅了多篇公众号上的文章,对于Eco House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,还是有些模糊。朝夕相处了一个月,并且亲自参与了各项日常事务之后,我对它有了深入的认识。因为与它的相遇,我的生活也开始从内而外潜移默化得发生着变化。
如今我只想说:大理有一个神奇的地方,你只有来体验了才能懂得它的特别之处。
它叫大理Eco House。
一个极简改造的白族老宅子
正门门楣上刻着“八五年度文明庭院”的标识
二楼极简风格的榻榻米床铺
草木繁盛的一楼庭院
从往期的文章里有了解过整个空间改造过程的艰辛。不过看到了实际的成果还是由衷感到钦佩。改建用的木料全部来自山上捡的木材和二手回收,结实、耐用,还有一种独特的天然的美感。整个空间看起来宽敞、简洁,家具就那么几件,可是真正在这里体验了之后才会发觉,原来我们的日常生活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物品,原来实现自给自足这么简单。
一个践行环保可持续的生活空间
用院里自然掉落的酸木瓜制作环保酵素
清洗厨具的酵素和茶籽粉
可爱的蚯蚓塔
在Eco House的每一天都在实践着真正的环保生活。从学习处理不同类型的垃圾,到制作和使用酵素,到习惯于出门随身携带餐盒、手帕、循环使用物品袋,等等。环保和可持续的概念并不陌生,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助益地球母亲的向善之举,却鲜少有人付诸行动。而一旦开始,就会自然而然反思过往的生活,重新审视日常行为习惯。不管是志愿者还是体验者,通过在这里的生活,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。而当我们回归原来的生活轨迹。不知道这些已经萌芽的种子,是会换了土壤继续成长,还是会被留在记忆里。
一个社区活动中心
“每月一溪”行走计划 photo by志博
“有爱的家”第二期
从创建之初到现在,Eco House已经举办了六十多期社区活动。我也在这个月里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,将自己喜爱和擅长的咖啡分享给了大理的新朋友们。(点击了解我作为“社群小管家”的一个月)
越来越多的朋友通过社区活动相识、相知,在这里接触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,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。坐落在苍山脚下村子里的Eco House,不只是一座建筑、一个空间,它俨然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社区活动中心,为人与人的连接创造着机会。
一个“大理小黄页”平台
四百多人的Eco House社区生活群里,每天都有各种分享、求助的信息。这里多是生活在大理的“新大理人”们。他们借着这个“窗口”发出声音来,互帮互助,少了一些生疏和疑虑,多的是自然流淌的真诚。它不算一个万能的小黄页平台,却是一个穿插在日常生活里让人放心的存在。
我仍然还有困惑
我想每一个来到Eco House的人都在探寻关于生活方式的更多可能性。刚过三岁的Eco House尚且年轻。和我们一样,它也仍然走在实验摸索的路上。在极简生活的初心之余延伸出的种种新的“功能”属性,让日常每一天的生活变得日益忙碌。面对着社群内繁杂的讯息,“小管家”身份的我也常常感到困惑:作为社群,Eco House想要传递的核心理念到底是什么呢?群里的朋友们因为什么缘由和需求而聚集、而留下?未来它要走向哪里?
虽然人离开了Eco House,这些问号留在了我的脑海里。我想要继续去思索和寻找答案,或许,它也关联了我内心里的声音。
文案:幽人
编辑:Sharon